从周一的交通堵塞想起
平时半小时走完的路程今天整整走了一小时十五分钟。
到底是什么原因?
事故特别多,心情特别急…
过洛溪大桥用了三倍时间。在引桥路段已塞得一蹋糊涂,从经验判断是桥上有事故,磨磨蹭蹭从桥下挪到桥顶,果然,左侧车道三车相撞,是三辆国产轿车,领头一辆车外站着一女驾驶者,正在与后两辆男人理论,由于未彻底过大桥中线,分属两区的交警估计有个谁处理更合适的分工时间,让大桥几近瘫痪。驾驶者三人或者都没有经验,也无留意交警竖在主要路线上的标志和滚动电子屏的提醒:轻微事故拍照后速离现场勿堵交通(大意)…我自己都没有记全这句子,但意思是知道的。经过时目测三辆车只是小碰擦,完全可以驶离现场到前方桥下开阔处的公园旁等待交警和保险公司,这光天化日堵塞交通半小时是要受到处罚的!
过了洛溪大桥,前面畅通了,因为大家都堵在桥后了,没有车跟随抢道,六车道够意思了吧。
很快,又堵塞了,到广州大桥了,很缓慢的状况,系广州人都知道,一定又是事故,慢速行驶中的碰撞事故。
不错,广州大桥的碰擦事故每天皆有,所以,交警在由南往北方向下桥位置不远设立岗亭,称为事故快速处理点,长驻有保险员和警察,好像擦碰者们都是老手,经常乖乖地驶到此地待处理。但今天情况异常惨烈,可停靠十多辆车的弯处,居然并列停满两排待处理车辆,你说之前这广州大桥上是什么战况?
周一就是心情急躁吗…
中产阶级都有车了,中产阶级也相对年轻,所以周末就活动多、就睡懒觉,周一就是患了焦虑症,气冲冲的上路,想着周末花出去的钱,这周死活要翻倍挣回来,所以就路上不断有擦碰事件。
这个情况非常严重,严重都应该引起社会心理学家和交警研究部门的关注和出策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人普遍的急性子也许要重点教育教育。
除了急性子之外,在行为心理上,国人也没有距离感。比如排队的习惯现在已逐步达成,但排队时恨不得用热烘烘的前胸紧贴你冰凉的后背,真的贴心温暖啊。但行驶时,车与车之间这么贴近就危险了,你说我这个发现有没有道理?这种行为心理在电梯在走廊在商场经常使我们撞脸撞肩非常尴尬,就不要复制在马路上了。
有车的中产阶级们应带个头,普及行驶礼貌。比如,两线并一线的叉路,西方社会包括日韩港澳台的驾驶员都习惯了左一辆右一辆的轮换入线。我经常走的广园中上内环路就是引桥上两线并一线,见前面入线后,我会稍停止让左车先入,但一停不得了,后三四辆车都不会让你再入了,大部分遭遇是,不转盘拨轪抢头你可能等半夜都走不了。也遇见有的士和私家车主让过我的,大家都礼貌礼让,堵塞情况应该有很大缓解。
治理堵塞交警也许有更应主动改革的空间…
今天出洛溪时,右转车道红灯,一中山车牌停下不敢转右,后面十几辆车就堵住了。这种情况广州到处都是。@广州交警 已经多次微博宣传,但未见过在路上引导的,协警街头指挥和一段时间向驾驶者直接发小传单作宣传是必须的。
说回今早洛溪桥顶三车连环撞,事发地点明显在桥中线南方向十来二十米,属番禺交警管辖而不是海珠交警,但你们见堵了这么长时间,双方是否都应该迅速派员即使堵死也步行上去察看?上班高峰期,特别是周一早晨加强桥上値班就更好了,洛溪桥堵半个钟社会损失数不清,应算双方交警的重要差错!
另外,我不清楚,如果今早三车车主事发后主动驶入桥下海珠辖区,事故处理的保险和报案是否有管辖之争?车主们是否担心这种问题不敢离开,干等番禺交警上桥?
周一的上班中产族大量经历了今早两桥的堵塞,习惯了就算?大家能多想想也好,引起我想的就暂时这么多。我是交警支队直聘的人民监督代表,权当一次功课,希望@广州交警 研究,读者商讨。

